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夜到渔家张籍渔家在*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夜到渔家张籍渔家在*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遥见寻沙岸①,春风动草衣②。

①寻沙岸:是说有人在寻找沙岸泊船。②动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风吹动着他身上的蓑衣。

1.结合全诗说说渔家是怎样的生活状况?

2.诗歌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本诗后两联如何写“行客”盼渔人归来的心情?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回答】

1.写渔家的位置、渔家的柴扉,天已晚而渔人仍未归,表现了渔家的家境贫寒,劳作*苦。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诗句对渔家生活情境的刻画来看,要对诗歌一二句进行解读,首联描画渔家的住舍环境,首句扣题中的“渔家”一词,交代了投宿地点;同时点出了诗人行途所经之处。“潮水入柴扉”,承上句的“在*口”三字,交代渔家住所的位置。屋舍濒临*口,便于打渔;*潮直逼柴门,可见地处低洼,居住条件很差。表现了渔家茅舍简陋,家境贫寒;同时,这句也表明时值涨潮,正是渔家忙碌劳作的光景。“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苦不言而喻。

2.幽深的竹林、乡村小路、月、钓船,营造了一种冷落凄清的氛围。

【解析】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颈联“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描绘了“竹林”“村路”“明月”“钓船”,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蜒伸展,前村还在远处;月亮出来了,看见*面上稀稀疏疏的钓船。描绘了*口渔村的萧疏散淡、凄清落寞的景象。

3.颈联首句写“行客”因急切地盼渔人归来而遥望竹林深处的村路,不着一字却把“行客”的焦急心情表露无遗。末两句写天*已晚,钓船渐稀,远远看去,沙堤之上,春风吹拂,一个披着蓑衣的身影出现了,“行客”喜出望外。

【解析】考查对“行客”心情变化的分析。后两联写出了“行客”从急切到喜悦的心情变化。先写“行客”遥望竹林深处的村路,诗人急地眺望*面,*上渔船愈来愈稀少。用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示已到了夜里,他伫立于凄清落寞的*畔,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翘首以待主人的归来。他不停眺望*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驶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好像是期待已久的渔人回来了,于是,“行客”此时的心情顿然爽朗、舒畅起来。这两句写的是动景,表现了莫名的喜悦。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