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问题详情: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①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选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注】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

B.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历:越过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臣:使称臣

D.而王弗知恶焉                  恶:憎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

A.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

B.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

C.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

D.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遂是一个胆识超群、辩才出众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施展才华的人。

B.平原君用了半天的时间都没有说服楚王合纵,其他人也一筹莫展,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辩才迫使楚王接受合纵。

C.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D.毛遂与楚王说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回答】

1.D

【解析】D项,“而王弗知恶焉”翻译为“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恶”意思是“羞耻”。故选D。

2.D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画线句翻译为“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了,大王的*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据此断句为: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故选D。

3.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C项,“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错,主要凭勇气和不怕死的精神,由“今十步之内,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可以看出。故选C。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