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每小题3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每小题3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每小题3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智慧

B. 而闻者彰               彰:清楚

C. 非能水也,而绝*河      绝:横渡

D. 君子生非异也            生:习惯

1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至千里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而”字相同。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而”字不同。D.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16.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金就砺则利                      ②、学不可以已

A.*剑放在磨*石上磨就会锋利       学习不可以停止

B.金属靠拢在磨*石上磨就会锋利     学习不可以停止

C.*剑放在磨*石上磨就会锋利       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D.金属靠拢在磨*石上磨就会锋利     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17.对上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三处提到了“君子”。而其意义不同,按照顺序他们分别是“有学问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和“统治者”。

B.第一段论*了学习的意义,强调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C.第二段形象的论*并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在获取知识和培养品德中的巨大作用。

D.上文反复运用了同类事物设喻,比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论*了同一个道理。

【回答】

【*】

14.D

15.C

16.A

17.A

【解析】

14.试题分析:生,是个通假字,通“*”,资质,禀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关注这个实词的具体语境。因此,对于各选项中的加点实词的理解,要作出初步的判断,对有疑问的实词的含义的解释,一定要把实词的解释带到原文中去,结合原句乃至上下句的理解,看它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5.试题分析:“而寒于水”中的“于”,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中的“于”介词,可不译,起引进作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连词,表修饰;“而至千里”中“而”连词,表转折。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考查文言虚词的试题,题目用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是“意义和用法”,有两点提示:⑴是看到这样的题目要求,应该明白是考查虚词;⑵是要从用法和意义两个方面去回忆、推断。一是(意义和用法)“相同(一致)”一组(一项)或(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一项),这是对选项的要求。答题时,应看准了,以免答题失误或造成思维干扰。

16.试题分析:B项,把“就”解释错了,就,靠近,在句中可以译成把……放到上。C项,把“已”译错了,“已”,停止。D项,把“就”和“已”都译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主要采用主观题的考查方式。而本题采用选择题的考查形式,重点是考查两句中的两个关键词语的理解。可见,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要抓住并处理好句子中的关键词。

17.试题分析:“统治者”错,第三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而非指“统治者”。

考点:本题学生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对这类题,命题者一般把阅读材料整体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强试题的隐蔽*和迷惑*,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和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不细心推敲就很难发现。因此,做这类题应格外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字。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学不 每小题 青于 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