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弗之怠,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尤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归而告以状,富者有惭*。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②买舟:租船。

4.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划分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5.与“归而告以状”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久而弗之怠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子何恃而往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未能也”中“尤”通“犹”。通假字,是*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B.“卒于鲁也传之”中“鲁”指“鲁钝的曾参” 曾参虽然天资鲁钝,但勤奋努力,日三省其身。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C.“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有取消句子**的作用。“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7.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

B.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在说明了难易的辩*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下一段智愚的问题。

C.文章还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D.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文中虽含有较多艰深的文词,旁征博引,富有雄辩的力量,切合题旨。

【回答】

4.C

5.B

6.C

7.D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所考查句子在文章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结合全文来看,意思是说,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根据意思可以正确断句。另外,还可以结合上文语境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再断句就轻而易举了。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斯、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本题难度不大,画线句子与上文“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意思相对,句子结构基本相同,可参照断句;也可依据“也”“者”等虚词断句。

5.

试题分析:例句,状语后置,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所以*应是B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断句、翻译等考点结合命题。文言句式常见的类型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考生在备考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积累各类典型例句,答题时方可对号入座,避免判断失误。本题中,例句“归而告以状”的正常顺序应为“归而以状告”,“以状”是“告”的状语,此句为状语后置;B项“贫者语于富者曰”,正常顺序应为“贫者于富者语曰”,意思是穷者对富者说,“于富者”是“语”的状语,此句为状语后置;A项“久而弗之怠”的正常顺序是“久而弗怠之”,“之”是“怠”的宾语,此句为宾语前置;C项“子何恃而往”,正常顺序为“子恃何而往”,“何”为“恃”的宾语,此句为宾语前置;D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中“僧富者”应为“富僧”,此句为定语后置句。

6.

试题分析:之,动词到。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如下几种:①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还可以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定语。②用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补语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的作用,可不译;音节助词。③作动词,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涉及实词考查,也涉及虚词考查,还涉及文学常识考查。其中A.B两项考查实词,C项考查虚词,D项考查文学常识。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就要首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选项,明确每一个选项的考查方向和考查内容,然后依据不同考点的不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AB两个选项涉及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现象,就可以使用代入法,将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代入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可判断出解释正确;C项考查虚词“之”的用法,就要首先回顾课内学过的“之”字的用法和基本含义,然后对照选项情况,可发现在“吾欲之南海”这个句子中“之”用在表处所的“南海”之前,而且受主语“吾”支配,据此可判断出“之”应是动词;D项中考查有关《四库全书》的文学常识,考生可根据平时积累回答。

7.

试题分析:D项,文章始终运用了对比手法;同时文章没有许多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的分析。这类题目在设题时常常会从选材角度、结构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手法等角度考查。解答时考生要仔细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再精读选项,明确每一选项对应的考点及涉及的文本区间,然后立足文本理行分析、归纳,再对照选项逐一排除,得出*。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接下来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反复辨难,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蜀僧的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终在强烈的对比中展开说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明确了这些内容,再结合选项,可确定本题*。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