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茶  道邸永君饮茶、嗜茶,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炎黄子孙绵延千载的雅趣。古...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茶  道邸永君饮茶、嗜茶,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炎黄子孙绵延千载的雅趣。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   道

邸永君

饮茶、嗜茶,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炎黄子孙绵延千载的雅趣。古语云:“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道与六艺相通,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茶还被人们视为生活之享受,治病之良*,提神之佳品,友谊之纽带,文明之象征。饮茶有益,更应有礼、有道。基于此念,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我们的祖先赋予了饮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已不局限于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的层次,日益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所谓茶道,是以通过饮茶而修道、悟道并力求最终*道的一种生活艺术,是饮茶健体与修身*道的统一。无茶,道则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也;而无道,用茶则不啻蛙吞牛饮,了无情趣。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大要有四:曰茶艺、茶礼、茶境、修道。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整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而所谓修道,就是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悟道体道,以求最终达到精神升华的至美意境。

茶道中所修何道?到底是儒家之道,道家、道教之道,还是禅宗及佛教之道,会因饮者旨趣不同而各有偏重。一般而言,应为各家之道的综合融会,概括起来有养生、怡情、修*、*道四大层次。而*道是修道的理想目标,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可诠释为儒家之“尽精微而致广大”,又可体味出道家之“无为而无不为”,还可领悟到佛家之“一尘不染万虑不生”。

回顾国人饮茶历史,饮茶之法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多用煮茶之法,后来逐渐摸索出煎、点、泡等3种方法。而茶艺便是依煎、点、泡三法而成,*茶道也就先后出现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等3种形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而茶道之形成必然要以饮茶的普及为前提。唐代以前虽已有饮茶习俗,但普及程度尚低。东晋时,士大夫之间饮茶之风渐盛,已有茶艺的雏形,然而远未完善。由晋至唐,属于*茶道的萌芽时期。

中唐以后,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国中人士多“比屋之饮”,且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甚至已流于塞外。至肃宗、代宗两朝,陆羽著《茶经》,奠定了*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推动、增润和完善,形成“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形成“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又形成“泡茶道”。所以可以说,*茶道成于唐,继于宋而盛于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但由于近代世事无凭,人心浮动,泥沙俱下,玉石皆焚,无数优良的传统、风俗、技艺、习惯被遗弃殆尽,不禁令人扼腕叹息。煎茶道、点茶道在*本土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尚存有一线生机。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1.下面关于“茶道”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茶道是借助茶事活动怡情修*,悟道体道,并力求*道的一门艺术。

B.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个方面,缺一都不可称为茶道。

C.茶道讲究饮茶与修身*道的统一,饮茶是方式和手段,修道、悟道、*道是目的。

D.茶道所修之道是综合融合儒家、道教、禅宗、佛教的道义形成的。

2.下列不属于茶道形成的条件的一项是(   )

A.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B.一整套饮茶技艺的形成。

C.人们饮茶习惯的普及。

D.《茶经》等理论著作的出现。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茶被人们视为生活享受,治病良*,提神佳品,友谊纽带,文明象征,因而人们给饮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B.在古代,饮茶的方法被称为茶艺,它是茶道的基础,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等几个环节。

C.茶道萌芽于东晋时期,到唐代通过陆羽、经皎然等人的发展和推动逐渐形成,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D.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在*只有泡茶道留传下来,而技艺更为优良的煎茶道和点茶道反而被人们遗弃殆尽。

【回答】

1.D(由第四段第2句可看出,所修之道因人不同)

2.A(茶的文化内涵至多发展为茶道之道)

3.C(A项“人们给饮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基于“饮茶有益,更应有礼、有道”的观念。B项“饮茶的方法被称为茶艺”,说法错误。D项煎茶道和点茶道技艺更为优良,说法错误)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