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0分,共45分。)26、(12分)...

问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0分,共45分。)26、(12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0分,共45分。)

(12分)教育的发展及变迁反映了*及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由地方即郡国申送*岁以上青年太,受业一年,经考试,以*乙等分发。*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凡属*成员,皆需太出身,或是由太生服务地方*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又擅吏事,*谓之“通经致用”。

材料二  1920年北洋*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也全部采用白话文。                ——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近代教育》

材料三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西汉太教育的特点和目的。结合所知识指出其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近代*白话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2分)

指出推动教科书文体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观作用。(2分)

(3)材料三中*是如何论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具体措施?(4分)

【回答】

【*】

(1)特点:地方推荐;按等定职;(2分)  目的: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维护*统治(1分); 影响:儒教育的官方化。(1分)

(2)首倡者和代表作:胡适,《文改良刍议》;(2分)  推动:新文化运动(*命);(1分) 影响:思想启蒙。(1分)

(3)论述:人才优势和先进 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障。  理由: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2分) 措施:恢复高考;“科教兴国战略”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由地方……申送……太”、“……以*乙等分发。*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可以从太生源、业结束后的不同去向等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此等人,皆经*之教育与选择。……*谓之“通经致用”。”,并结合所知识,从培养人才和维系*统治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知识,答出西汉太设立的作用即可。

(2)第一小问作者及代表作,结合所知识进行作答。第二小问根本因素,根据材料二的关键词“1920年”“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结合所知识,新文化运动主张*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此小问不难作答。第三小问客观作用,根据所知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质和影响进行作答即可。

(3)第一小问教育的力量,根据材料三“……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不难做出回答。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三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作答。第三小问具体措施,根据所知识,从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提出、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考点:*古代的*制度·从汉到元*制度的演进·察举制;近代*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现代*的科技术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的教育事业

    

知识点: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题型:综合题

TAG标签:选择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