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问题详情: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曲肱而枕之      D、学而不思则罔

17.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超过

C、人不堪其忧  堪:可以,能够       D、不舍昼夜   舍:舍弃

18.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19.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回答】

【*】

16.D

17.C

18.D

19.(1)不如把它比作柳絮凭借风在空中飞舞。(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解析】

16.

试题分析:A、B、C三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是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D项中“而”连词,表转折,解释为却。“而”是中学阶段文言虚词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其主要用法为做连词,有以下四种情况:1.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2.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3.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C项中“人不堪其忧”的“堪”应为“忍受”的意思。出自于《论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人不堪其忧”意思是 别人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子曰:“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意思是孔子说:“一个*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此句中说的是一个要有志,而不是说有理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重点字词“未若”“因”(2分)(2)重点字词“日”“三省”“忠”“信”“传”(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