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最后的勇士祝勇一在大阪,我们找到了清*的墓地,几位在作为*午战争序幕的平壤战役中被俘的官兵,最终遁迹于此。这片...

问题详情:

最后的勇士

祝勇

在大阪,我们找到了清*的墓地,几位在作为*午战争序幕的平壤战役中被俘的官兵,最终遁迹于此。

这片墓地叫真田山陆*墓地,埋葬着自*午战争到二战结束历次战争中阵亡的日*士兵和民夫五千多人。这些“天皇的战士”,从日本出发,杀向*人宁静的家园,他们稚气未脱的青春,消失在*火尘烟里,回来时变成骨灰,装在整齐有序的盒子里,蜷缩在这片*冷的石碑下面,再也不能伸直他们的身躯。

石碑不到一米高,用最普通的石灰岩制成,一律是方尖碑的形式,即碑身是四方柱,顶部为尖形,碑上三面刻字,正面是逝者的职务和姓名,一个侧面刻着他的出生地,另一个侧面刻着他的死亡时间、地点。这些简单的字迹,就这样粗略地勾勒了他的一生。他们的血肉消失了,只剩下这些名字,被深深地镌刻在石头上。然而,在那些名字的背后,却包含着更多的名字——那些被他们杀害的无辜者的名字。当这些日*兵卒的名字被深深地铭刻下时,无辜被害者的名字却永远地消失了,连同他们血肉模糊的身体,一起消失在岁月的深处,但他们是最不该被忘记的。在我们的国土上,实在应该为所有的战争受难者建造一座最宏伟的纪念碑。

那六名清*官兵,就藏身在这片横横纵纵的墓碑中。他们并没有排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日*的阵营中。我半蹲着,仔细阅读着墓碑上的字迹:

   清国□□刘汉中之墓      

   清*马兵五品项戴

   明治二十七年十一月九日于大阪陆*预备病院死亡行年二十三岁

   清国□□刘起得之墓

   明治二*年一月三十一日于大阪陆*预备病院死亡

   清国□□吕文凤之墓

   明治二*年六月十一日于大阪陆*预备病院死亡

   故清国□□西方诊之墓

   清国□□李金福之墓

   明治二*年七月十六日于大阪陆*预备病院死亡

   故清国□□杨永宽之墓

   大正四年五月帝国在乡*人会西区联合会再建

关于他们的身世,我们无法知道得更多,只是从史料中得知,除了吕文凤是“朝鲜皇城清国电报局巡查”以外,其他五位基本上是北洋盛*官兵。他们是在平壤战役中浴血奋战,受伤被俘,来到日本的。

溃败的清*中,并不乏挺身而出的躯体。左宝贵血战平壤七星门的场面,八田己之勋在记述平壤战役的著作中,用“武士精神”诠释他的英勇。他还讲述了一个十分诡异的故事——三年以后(公园1897年),在左宝贵战死的九月十五日,连绵的战事早已远去,平壤城里绵绵地下着雨,住在七星门内的一个名叫林善华的老人,在深夜返回城里的家里,当沿着荒寂的道路穿过七星门时,突然听见*靴踏在泥水上的声音,兵器相撞的声音,还有马的嘶鸣声。突然间,白光一闪,他看见一个将*,跨着一匹白马,手里举着一把剑,屹立在七星门上。林善华吓得往家里跑,进门以后,浑身依旧抖个不停。

等清醒过来,他终于想起,城楼上那个纵马挥*的*人,就是入朝清*的一名将领。他把自己的传奇经历讲给人听,但没人相信他的话,连他自己也怀疑起来。一年之后,天又下着雨,他又一次在夜里穿过七星门时,那个骑白马的清国将*又出现了。他终于知道,那个将*虽然战死了,但他的魂还没有散,依旧在昔日的战场上徘徊不去,心有不甘。

清*中不乏贪生怕死之徒,如陆*的叶志超、海*的方伯谦,但也有视死如归的英雄,如陆*的左宝贵、海*的*世昌。

我想,这六名清*官兵,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否则,他们就不会作战被俘,客死他乡。

在那支腐烂的*队中,他们不可能胜利。

但他们仍在战斗。

这六名清*人被俘后,被安置在大阪陆*历史医院治疗,并在交换战俘前,在大阪死去。

但在那些友善的*背后,却隐藏着凶猛的表情。丰岛海战中,北洋水师所属“**”号被日*追击途中搁浅,船上八十三人被日*俘获,几天后由日本“八重山”舰押送至佐世保*港。据同时被俘的丹麦人弥伦斯回忆说:“午后两点钟,上岸之时备受*,……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其监即在码头相近地方,将所拘之人分作二排并行,游毕方收入监,以示*。”

可惜,在当时的清国,没有一个人懂得用*法捍卫被俘人员的权益。

那些平壤战役中被俘虏的清*官兵(其中清*五百一十三人,朝鲜兵十四人),终于不甘于这样的最后的勇士祝勇一在大阪,我们找到了清*的墓地,几位在作为*午战争序幕的平壤战役中被俘的官兵,最终遁迹于此。这片...*,决定越狱。他们杀死了狱卒,却最终功败垂成。日*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六十名俘虏被日*集体砍头。

六十颗血淋淋的头颅,在狂风中迅即地落下,成为对他们生命尊严的最佳注释。

假如说汹涌而来的日本兵是为他们的天皇、为他们的“高尚”的“理想”而战斗,那么这些清*就是在为他们生存的底线、为起码的尊严而战斗。他们的作战动机,比皇帝诏书里的宣战理由更加充分和真实。

墓地里的这六名官兵中,家里世代务农的刘汉中二十三岁已为马兵五品项戴,大致相当于骑兵营长,是这六位中官职最高者。据守墓人提供的资料,刘汉中负伤被俘,送到大阪陆*预备病院后,伤势加重。他在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把我的官职刻在墓碑上。”

这个朴素的愿望里,包含着*人至高的荣誉感。

那一天,我在他们的墓前坐了很久,希望那些被太阳晒得黧黑的面孔在那一刻重新浮现,与我促膝而谈。但墓石*冷,保守着他们的秘密。在他们的墓前,都摆放着鲜花,那是来自*的凭吊者留下的。故乡的人们陆陆续续来到这里,绵绵不绝地向他们表达问候和敬意,让身在异乡的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冷。

站在清兵的墓前,我突然觉得在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条通道,就像树下的根系,在大地的深处隐秘地相连。我知道纵然相隔遥远,我也一定会来,因为我们的一部分生命丢在了这里,找到它,我们的生命才能称得上完整。

(选自《散文2014精选集》,文字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在下面表格横线处填写适当*。

最后的勇士祝勇一在大阪,我们找到了清*的墓地,几位在作为*午战争序幕的平壤战役中被俘的官兵,最终遁迹于此。这片... 第2张

2.从全文看,作者拜访这六位清*官兵的墓地是为了凭吊这些英雄,但文章开头为什么还要花较多笔墨来写日本兵卒的墓?

答:      

3.作者认为,刘汉中最后的遗言是“朴素的愿望里包含着帝*人的荣誉感”,请结合上下文和有关注释,对作者的认识做出你的评价。(不超过140字)

答:      

【回答】

1.*:○1五名请过盛**人;○2平壤战役中被俘的清*官兵。

示例:○3奋战被俘,客死异乡;○4不堪*,越狱被杀。

2.要点:①这六位清**人被分散在日本兵卒的墓地,倍显他们的孤独;②凸显被埋葬此处墓地的人彼此身份的冲突:侵略者和保家卫国者;③战争对作战双方的生命都是毁灭,表达作者对同是生命逝去的惋惜;④对隐藏在被镌刻名字背后的*更多无辜受害者生命逝去的愤恨,表达对侵略者的谴责。

3.示例:作者认识不完整。他认为刘汉中最后的遗言里“包含着帝*人的荣誉感”,是指刘对自身身份的强烈认同。这是刘利用最后的机会在异国他乡的墓地里留下最后的尊严,对自己血战被俘经历的无怨无悔。除此之外,我认为,刘还留下了生命的根系,供后人记住并追寻这段悲壮而又值得不断反思的历史。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