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氾南。佚之...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氾南。佚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何厌之有

C.群臣侍殿上者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乱易整

B.以其无礼于晋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回答】

9.B

10.B

11.A

12.C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思考时,要根据常用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B何厌之有,正常的句式是有何厌,属于宾语前置句。A判断句;C定语后置句;D一般疑问句。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例如,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 。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被动句,可根据标志*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例如本题只有B属于宾语前置句。B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有何厌?”,疑问代词“何”作“有”的宾语,放在“有”的前面,故是宾语前置句。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 济:渡过。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利用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例如B项,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很容易判断其是错误的。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拿;其他三个是连词。故选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例如本题选项A“以乱易整”,根据在文中的具体语境,很容易判断“以”为介词,用。

1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错在“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有误。故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C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暗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刘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冉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