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治学(节选)(魏)徐干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圣人之上...

问题详情:

治学(节选)(魏)徐干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圣人之上...

治学(节选)

(魏)徐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备:具备

B.视衮龙之文    文:花纹,**交错

C.故君子心不苟愿    苟:随便

D.学者不患才之不赡    赡:供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宝在于玄室    乃设九宾礼于廷

B.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志者,学之师也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故君子必择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B.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C.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D.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4.下列选项对加点词的文化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德:分别对应六种身份——“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为子德。

B.六行:六行是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行为标准——孝、友、睦、姻、任、恤。

C.黄钟:亦作“黄鐘”。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其声音与“缶”“瓦釜”相近,所以有成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由来。

D.玄黄:黑*与黄*。《周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后也用玄黄指天地。《千字文》第一句就写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有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

B.作者认为资质与志向相比较,志向更重要。从古至今,求学的人不计其数,学有所成的人寥寥无几。

C.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

D.学习上要以博大要旨为首务,不能斤斤计较于训诂名物,寻章摘句,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圣人之上务也。

(2)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回答】

1.D

2.A

3.A

4.C

5.D

6.(1)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2)直到它破烂而黄黑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的纯白颜*呢?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D项,“学者不患才之不赡”中“赡:供养”,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在这里“赡” 应该解释为 “丰富,充足”。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来分析其意义和用法。本题,

A项,“譬如宝在于玄室”和“乃设九宾礼于廷”中的“于”都是介词,解释为“在”。

B项,“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中的“则”,连词,就;“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则”,连词 ,却。

C项,“志者,学之师也”中“者”,助词, 与“也”构成判读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中“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项,“故君子必择师焉”中“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焉”,兼词,解释为“在那里”。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根据句式对称和虚词的用法特点,可知“如登山焉”和“如寤寐焉”、“动而益高”和“久而愈足”是对称句式,且“焉”字是虚词,放在句末,因此“高”“足”“焉”后应断开。这样可排除C、D两项;而后面“则”要放在句首,“然”字是形容词词尾,“杳然”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了B项,故选A。

4.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本题C项,“其声音与‘缶’‘瓦釜’相近,所以有成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由来”表述错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出自《楚辞·卜居》,意思是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黄钟的声音与缶、瓦釜的声音完全不同,选项曲解成语含义与出处。故选C。

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D项,“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可知,致力于诂训名物,只会徒而无功,没有成就。此项误解了原文的意思。故选D。

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1)判断句:所以,表凭借,是用来;上务,最为看重的事情。(2)敝,破旧;渝,改变;孰,谁;素:素*、白*。

【点睛】

翻译句子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赋分点的落实。

翻译: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体死亡而名声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处于蒙昧的状态,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一照进来,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

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器物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奉给神祇祖先。

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这样以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好学啊。

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仰着头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梦想,孤身独处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则一定能达到目标。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因此君子的*情温文有礼平易近人,而美名也会不断的流传开来。 因此君子的*情温文有礼平易近人,而美名也会不断的流传开来。 孔子说:“不学习哪能有所作为呢?不思考怎么会有收获呢?弟子们要以此勉励自己啊!”能这样就称得上善于从人而学了。马虽跑得快,如不熟习驾车,也不能成为好马;一个人虽有很好的禀赋,如不学习处世的道理,也不能成为君子。所以为学的目的,在于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就如绘画时的颜*,把黑*黄*涂上去后,画布原有的纯白就消失了,一直到画布破烂而黄黑*仍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是纯白*的呢?

子夏说:“天天复习,所学的就不会忘记;每日努力,则不会退步;时时听取天下美好的言论,心志就会更高远。”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

因此,虽然有那样的天赋才华,却没有那样的远大志向,也不能够建立那样大的功业。志向在学习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才华在学习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而担心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易》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是求学的人,以明大义为先,以物名为后,大义取得后物名也会接踵而来。然而那些儒生广博地学习,致力于物名,在器械方面有详细的了解,遵循训诂,摘录其中的章句,而不能在大义方面有所成就,最终徒劳无功,不被先王重用。这和女史诵诗没有什么差别,是宦官传达命令啊。因此使学者空费心思和精力却不懂道义,花费时间而没有成就。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选择老师啊。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