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日偶成                (宋)程灏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日偶成                (宋)程灏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日偶成


                 (宋)程灏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1)这首诗在情调上与*古典诗词一般写秋日的诗作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说明。(3分)


(2)这首诗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最喜欢这首诗。请结合诗句内容,指出这首诗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基本精神。(5分)

【回答】

(1)一般的秋日诗比较消沉,惆怅。(1分)本诗则显得从容不迫、闲适自在。顺天适命,宠辱不惊。(1分)(举例1分。如: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2) 本题*多元,其中有道家的思想,有儒家的思想,也可说是儒道合一。(但是道家的思想可能更多一点。)答出儒家的思想,最高得4分;答出道家的思想,最高得4分;答出儒道合一可打满分。(其中结论和结合诗句分数各半)


参考*:顺天适命,宠辱不惊;心怀坦荡,天人合一的境界;化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标榜了主体人格超越于物质享受和权力欲望的高扬和升华。


如有学生结合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一文作答,答得好的可得满分。


(这首诗大约作于程灏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洛阳之际,较之上诗更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哲学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诗从赋闲居家、散淡无事而又从容不迫、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写起,由于心怀坦荡,拥被高卧醒来时常常已经红日高照、东窗镀金了。读者仿佛能看道灿烂的朝晖将诗人闲逸散荡的心境烘焙的红艳如烛,诗人脸上似乎摇曳着去留无意、得失随心的笑意。下面自然转入理趣的揭橥:宇宙间的万千事物,在静息凝神的观照里无不怡然自得,春华秋月、夏岚冬雪,各种清新美景都同人*融汇为一体。老子言:“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诗人告诉我们通过虚一而静、澄怀味象,就可以达到与天地相往来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五六句紧接着解释人与外界自然的*融汇。原因在于“道通天地”。充斥天地、盈贯万物的是“道”,但它又不为任何具体事物所限制,又在有形的东西之外。作为主体的人在此神思浩荡、飘杳健举,胸罗宇宙、思接千载,精神于风云变幻中畅游翱翔、妙悟自然。尾联顺势而下,卒章显志地表明自己的人生姿态:顺天适命,宠辱不惊。他直接化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的句意,标榜了主体人格超越于物质享受和权力欲望的高扬和升华。)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