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文后各题。葛溪驿①王安石缺月昏昏漏②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文后各题。葛溪驿①王安石缺月昏昏漏②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文后各题。

葛溪驿①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②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①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

②漏,古代计时器。

13.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14.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回答】

13.(1)身在病中;(2)思念故乡;(3)感慨时世,好感时伤世,忧时忧民忧国(4)飘泊天涯或独宿驿馆;(5)秋景凄凉(每点一分)

14.(1)直接抒情,二、三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2)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观点一分,分析两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所以要分条筛选。题目给出4分,可从四个方面找出。病身、归梦、岁时、凄凉、行人、疏桐等字眼显示出诗人一人在外,孤独并且身感病痛,感概往事,心烦意乱。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在抒情方面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抒胸臆,而首联尾联的缺月、鸣蝉、桐叶等意象则营造寂寥凄清的氛围,衬托出烦乱心境。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