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湘水苍凉话屈原张坚固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来自君王无故的怒气和指责,被迫的疏隔和远离,对于屈子,就像是孩子第一...

问题详情:

湘水苍凉话屈原张坚固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来自君王无故的怒气和指责,被迫的疏隔和远离,对于屈子,就像是孩子第一...

湘水苍凉话屈原

张坚固

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来自君王无故的怒气和指责,被迫的疏隔和远离,对于屈子,就像是孩子第一次遭受的不公平对待。我仿佛看到他的不知所措,他的想不通,他执拗的不舍的背影。

他还是被疏远、流放了,虽然他一度倔强地辩解,说是自己主动走的。但我们都不信,他自己也不信。屈赋中几乎每一句话,他的理智都是不相信的,但他的心灵相信。

美人与香草,爱慕与背弃,远逝与归来,全部的屈赋都在纠结着。每个读者都感觉到诗中话语和意象的一再重复,惟有屈子不自觉。他深深沉溺其中,唯恐那个人不知、不信,于是一遍遍地诉说,一次次地表白。而那个人的反应如何呢?——他掉过头去,“佯聋而不闻”。看到这里,不觉失笑了,他们就像一对过家家的孩子。这个动作甚至让我觉得,怀王并非要刻意地伤害,只是他像孩子一样任*和不耐烦,忽然地就“不理你了”。这其中也许有旁人的挑拨,也许是彼此人格中的不*因素慢慢凸显,让他们隐约意识到,彼此要走的道路将是多么不同。怀王后悔了曾经赋予他的无限制的信任和权力,他要把它们收回来,却用了最粗鲁的方式。他像孩子一样自私,并不去考虑这一切的后果。于是,撕毁诺言、背弃情谊的痛苦,全部推压到了屈子身上。

他们终究不是孩子。两人之间的变故,牵动着整个国家和*的命运。而这,更时刻折磨着屈子的身心。

是真的越来越远了。屈子从郢都离开,一路摇摇晃晃来到了湖南。这是我的家乡。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对后世的文学家而言,是个最富诗趣的所在,他的《离骚》,浪漫主义风格的吟诵,就是在这里写就的。但对于屈子,它更有可能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莫大恐慌。去年我在湘西采风,很多地方都还是渺无人烟。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这里,是怎样荒芜一片。

时间这样脱离社会的生活,会把一个正常人逼疯的,何况屈子本来就不正常。于是,我们读到的诗句渐渐语无伦次了。我无法控制自己有这种感觉:诗中的想象越是奇幻流丽,语言越是脱俗出尘,他就越是憔悴疯癫。如果有故人看到他那时的样子,恐怕要心碎了。可是,没有人。

他是那么偏执的一个人。那里的食物,他怕吃下去不洁,把花瓣和露水当作食物;那里的衣服,会玷污他清白的躯体,宁可穿着他荷叶做成的奇异衣裳,行吟在寂寞的泽畔。他自恋,比美人更美,比娇女更娇,比坚强更坚强!

一方面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他清楚地看到国家一步步衰落,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他厌恶那个浑浊的世界,面对那里,他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清高和自豪。可是当他远离那里的时候,又是多么不舍。仿佛一次长途旅行,从希望开始,却曲折不期,回返已是暮途,“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屈心而抑志兮”,委屈身心,压抑感情,不能遏制,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矛盾,永远的痛处。

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到了如何不堪的地步,才让屈子走向了汨罗*的水波?诗篇中说得很明确,自沉是经过深思后的抉择,并非一时血气上涌或是神经失常的冲动。这更让我心痛——没有人比他更热爱生命。他那么喜欢美丽的花草,香洁的衣裳,那么害怕光*的流逝,他对尘世怀着极端眷恋。但最终给他以归属感的,竟是滚滚波涛。屈子用他的生命完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了他高洁的人格!这是一场人格的悲剧,这样的人,必然有这样的结局,无论我们如何不甘。

如果我是*边生长的一株芷草,必曾牵留过他的衣袂。千年来端午落下的龙舟雨,是那时牵留不住的泪水。

(选自《株洲二中》报137期,有删节。)

10.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

A.屈原是被疏远了、流放了,但他却倔强地辩解说是自己主动走的,说明他有时也有点维护面子的虚伪。

B.文中加点的“那个人”“那里”分别指代的是:“那个人”是指楚怀王;“那里”是指楚国的国都即郢都。

C.文中“他像孩子一样任*和不耐烦,忽然就‘不理你了’。”隐晦地表达了楚怀王流放屈原的粗鲁方式。

D.文中引用屈赋中“香草”,“荷叶、花瓣、露水”,象征的是诗人屈原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E.“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激发了屈子的诗情,这是《离骚》诞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说明屈子即使被流放,也有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

11.作者说怀王和屈原都像个“孩子”,请说说这两个“孩子”所蕴含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2.为什么说屈子“一方面是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

13.结合“如果我是*边生长的一株芷草,必曾牵留过他的衣袂。”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回答】

10.B D

11.(1)说屈原像个孩子是指:他在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时的不知所措,执拗不舍。表现了屈原坚持真理、正义和理想时,孩子般的天真和执着。(2)说怀王像个孩子是指:他像孩子般的喜怒无常,任*,不耐烦;像孩子一样自私、撕毁诺言。表现怀王孩子般的任*和专横。

12.“极疯癫”表现在他诗句中的“想象的奇幻流丽”,“语言的超凡脱俗”,赞颂屈原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指他始终不渝的美政追求,至死不悔的高尚节*,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极清醒”是指他清醒地看到国家(楚国)一步步衰落,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所以他处在那样的庙堂不高兴,同流合污又做不到。体现了屈原心里永远的矛盾和永远的痛处。

13.(1)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之情,敬仰他对美、正直、正义的坚守,歌颂诗人高贵的品质和爱国情怀;(2)对屈原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屈原的悲剧人生深深的惋惜;(3)同时也表达了对怀王的自私、粗鲁和专横以及对污浊的社会环境进行否定和批判。

【解析】

10.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内容及情感的细微差别,A.“维护面子的虚伪”错,结合全文可以得出表现了屈原坚持真理、执着;C.“隐晦”错,应该是通俗;E.“最主要的原因”错,应该是他自身的遭遇和*格;“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也错,应该是借此表达理想和人格。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文章的主旨、行文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如本题A.“维护面子的虚伪”错;C.“隐晦”错,应该是通俗;E.“最主要的原因”错,应该是他自身的遭遇和*格;“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也错,应该是借此表达理想和人格。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说怀王和屈原都像个‘孩子’,请说说这两个‘孩子’所蕴含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这是考查重要语句的含义,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有效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二、三两段,如“爱慕与背弃,远逝与归来,全部的屈赋都在纠结着”“他深深沉溺其中,唯恐那个人不知、不信,于是一遍遍地诉说,一次次地表白”屈原像个孩子,他在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时的不知所措,执拗不舍。表现了屈原坚持真理、正义和理想时,孩子般的天真和执着。“怀王并非要刻意地伤害,只是他像孩子一样任*和不耐烦”“却用了最粗鲁的方式。他像孩子一样自私,并不去考虑这一切的后果。于是,撕毁诺言、背弃情谊的痛苦,全部推压到了屈子身上”他像孩子般的喜怒无常,任*,不耐烦;像孩子一样自私、撕毁诺言。表现怀王孩子般的任*和专横。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看位置,析语境。1.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2.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四、由果溯因,提炼内核。很多句子如果只揭示“是什么”的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揭示,因此,应结合语境指向求因,提炼内核。凡是字面意思可问“为什么’的,均应在“为什么”上寻求原因,融入*。五、联系时代背景、主旨、写作意图和作者的经历、创作风格等。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从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如本题有效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二、三两段,结合有关语句概括。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说屈子‘一方面是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即找出作者这样认为的一些原因,答题时首先确定范围,主要集中在文本后本部分,然后找出能够表现作者观点的和表达感情的有关语句,如“我们读到的诗句渐渐语无伦次了”“诗中的想象越是奇幻流丽,语言越是脱俗出尘,他就越是憔悴疯癫”“他清楚地看到国家一步步衰落,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他厌恶那个浑浊的世界,面对那里,他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清高和自豪”“可是当他远离那里的时候,又是多么不舍”“委屈身心,压抑感情,不能遏制,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矛盾,永远的痛处”“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到了如何不堪的地步,才让屈子走向了汨罗*的水波”“他那么喜欢美丽的花草,香洁的衣裳,那么害怕光*的流逝,他对尘世怀着极端眷恋”“屈子用他的生命完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了他高洁的人格”,可以概括出:他的“疯癫”体现在他诗句中的“想象的奇幻流丽”,“语言的超凡脱俗”,表现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指他始终不渝的美政追求,至死不悔的高尚节*,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同时他也是极其“清醒”地看到国家(楚国)一步步衰落,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所以他处在那样的庙堂不高兴,同流合污又做不到。所以他宁愿自沉*底,体现了屈原心里永远的矛盾和永远的痛处。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时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符合要求的*。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要点不全而丢分。具体步奏如下:(1)读懂暗示语。散文写景、抒情或叙事,作者为了表情达意总是对人物或事件、时间或空间、景物或感情作某些暗示、标识,或明或暗地给读者传递阅读信息。(2)悟透概括句(或总结句)。散文的一些概括句(或总结句)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或表意的集中体现,隐含诸多阅读信息,对它应深入解读。(3)关注过渡句。.过渡句不仅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同时还常常隐含上下文诸多主要信息。(4)此外散文阅读还应注意一些指示语(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如此”等)、情态语(表明人、物情态)、感情句、主旨句所隐含的信息,对其正确地辨别、筛选有助于我们阅读作品,解答试题。如本题“一方面是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就是一个过渡句,在概括*时要在其上下文寻找,才能全面。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如果我是*边生长的一株芷草,必曾牵留过他的衣袂’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该句处于文章的末尾,故应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同时要注意最后一句“千年来端午落下的龙舟雨,是那时牵留不住的泪水”。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物形象的把握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格,表现了什么主题。本题作答时可结合文章题目“湘水苍凉话屈原”和上一个小题,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屈原:坚守美、正直、正义,保持高洁的品行、满怀爱国热情、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对其作者满怀敬仰之情,歌颂诗人高贵的品质和爱国情怀,对屈原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屈原的悲剧人生深深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怀王的自私、粗鲁和专横以及对污浊的社会环境进行否定和批判。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经典作品往往意蕴丰富,其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传递真、善、美的人文精神,此类探究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要求剖析文本,与作者商榷,重构文本的新义,从而实现阅读的探索和创造。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一般可从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去发掘,思维的触角要伸向作品是否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否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等等。如本题就是结合抒情句“千年来端午落下的龙舟雨,是那时牵留不住的泪水”和屈原的人格来作答。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