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经典语录 > /列表

《念楼学短》经典语录

《念楼学短》经典语录
《念楼学短》共收文一百九十篇,都是我爱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分为二十个单元,每单元八至十篇。其中除了刘献廷《南岳》百零一字,庄子《郢人》百零二字外,每篇都没有超过一百字。有人为一本《历代百字美文》作序时说,若要死扣字数,“这叫抬杠,或者夹缠”。说选文不必要拘于字数,当然是对的;但既然如此,又何必标名“百字美文”,扣住一百字作为卖点呢?其实古文中百字文甚多,我选登在报刊上的便还有两三百篇来不及收入《念楼学短》,要标榜百字文,尽可不必拉长文来凑数。

经典语录

在我的印象里,古人听音乐,写的诗不少,写得好的也多。白居易听琵琶,韩愈听琴,李颀听琴听胡笳听筚篥,精*的句子至今还能背诵得出。可是用散文写音乐,尤其是像这样着重写音乐在听众心里引起的感受的,我却极少读到。一直到后来白话文登场,才有《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和《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样的描写。这情形和看图画不同,题画的诗虽多,却难得比过韩愈《画记》和郑板桥题画的文字。这是什么缘故呢?真希望学美学的朋友们能讲出点道理来。

从古到今,帝王的统治,都是有盛必有衰,有兴必有亡,就像白天之后必然会是黑夜一样,永远都不会有不落的太阳。做皇帝的人,如果闭目塞听,不注意民间的疾苦,不倾听民众的呼声,他的统治就会结束得更快。《书经》中有两句:“可爱的难道不是君王吗?可怕的难道不是民众吗?”意思就是说:在民众心目中,君王是他们生活的保障,自然应该为民众所爱戴;但君王若不顾及民众的生活,要当无道昏君,民众便会抛弃他,打倒他,这时在君王心目中,民众就会成为可怕的了。

通常认为作品最富有**,最能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人,其个人生活往往倒比较优裕,很少吃苦。最突出的例子当然是白居易,官居做得大,房子建造得华美,小老婆也讨得多。他的‘卖炭翁’‘秦中吟’,小学生都读过,可谓深入人心;但在他的两千八百多首诗中,“忆妓多于忆民”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反的,那些生活不活、地位不高或身世不幸的诗人,例如刘希夷、崔曙、周贺、寒山的诗中,却极少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句子。因为朱门酒肉的气味,他们可能根本没有闻到过;而在真正受冻挨饿时,大概也不可能还有心情写诗,只能苟全于乱世,稍息时偷著乐一乐,发洩一点个人的无聊。

一个秋天的晚上,李牟在瓜洲*边的一艘小船上,吹起了他的笛子。船只很小,却坐满了人,停泊在渡口上的船又多,所以船内船外都充满着嘈杂的声音。可是嘹亮的笛音一起,发声的人们立刻便静了下来。笛音不仅使人觉得悦耳,好像还带来了丝丝凉意,有如从*上轻轻吹过的清风,驱散了烦嚣和郁闷。吹奏的曲调,渐渐由婉转变为凄凉。这时所有的听众,包括邻船上的客商和水手,都沉浸在哀伤之中,有的低头垂泪,有的忍不住哽咽抽泣..

唐太宗李世民这篇文章,收在《全唐文》卷十“太宗七”中。原文仅五十五字,却尖锐地提出了统治者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并且直截了当地作了回答。这就是:民众有能力也有权力决定统治者的兴亡,关键是统治者是否代表民众的利益。历代总集,总把帝王之作冠冕全编,害得读者只能从若干卷以后看起,只有魏武魏文等少数例外。李世民没有文学遗传因子,出身*人家庭,十九岁便带兵打仗,而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尤其是敢于承认统治者无论多么英明伟大,其统治都只能是暂时的,实在难得,此其所以为明君乎。

TAG标签:学短 经典语录 念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