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经典语录 > /列表

《国史大纲》经典语录

《国史大纲》经典语录
《国史大纲》是*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论著,著于*战争时期。钱穆当时任*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通史的考*与写作之上。当时生活的窘困、物资的紧缺以及内忧外患的状况都使钱穆将对*命运的思考贯穿于了全书始末。钱穆指出,研究*历史的第一要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他希望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够从这样一部张扬士之人力的史纲里汲取力量前行。
1939年6月,《国史大纲》正式完成,1940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经面市,该书就以其独特的见解与细致的考*成为了当时各个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在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起到了积极的民族文化凝聚作用,同时也奠定了钱穆史学大家的地位。直到现代,昆明岩泉寺中仍保留着钱穆教授著书处,并在此立碑纪念。
《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在*制度方面,《国史大纲》将*古代的*演进划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到秦汉时期完成的封建集权大一统;二是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完成的*构成演变;三是到隋唐时期完成的科举竞选制度,至此,科举取代世族门第成为了*延续千年的首要*制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史大纲》强调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谋和。三者的发展在整个*历史中虽然并非每时每刻相互适应,但其总体趋势是在相互调和中的向前发展。
在文化学术方面,《国史大纲》认为前秦过后,*的文化学术逐渐开始脱离于宗教与*势力,以一种平民化的气象氛围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这在北宋时期达到极盛。
作者在全书中以一种独特连贯的眼光来审视时代的变迁,往往能将一个问题进行跨时代的系统梳理,扩大延伸。如在论及*古代田制的问题时,书中从晋朝占田到北魏均田,从唐朝的租庸调到两税法,进行了一个系统整体的概说。
作者还强调史学要与当下的现实相联系,不能将历史知识和历史材料进行单纯的堆砌,那样作出的只是号称客观的无人的历史。在当

经典语录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随附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矮却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

惟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惟对现在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

人惟为其所爱而奋斗牺牲。人亦惟爱其所崇重,人亦惟崇重其所认识与了知。

历史知识,随时变迁,应与当身现代种种问题,有亲切之联络。历史知识,贵能鉴古而知今。

故所贵于历史知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任也。

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不识病象,何施**?仅为一种凭空抽象之理想,蛮干强为,求其实现,卤莽灭裂,于现状有破坏无改进。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

凡其所爱,必其所知。

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

TAG标签:经典语录 国史大纲 #